三、教會的準備與模式的適用

(一)教會附近沒有大學,高中生也能吸引一群人。

斗六的牧師跟國煒牧師是同學同一屆,國煒牧師去分享,他們開始如法炮製,並在教會附近的大學成立服務性社團,然後也是做課輔。並鼓勵學生留下來當社青,教會就這樣開始發展,所以這是可以複製的模式。

(二)學校的老師配合

這個老師是不是在所屬的教會,對教會的認同度有多少,牧者對老師的信任又有多少,然後在課程上面願意如何配合及配合程度,都要事先談好,也都是事工開始發展考量的重點。

(三)教會內部需要準備好

就是會友的心跟牧者的心。牧者有認真的來看待這群志工,有無教導弟兄姊妹,進而發展系統性的事工(招募、幹部選舉、陪讀、營隊、幹訓、關懷、小組承接)。還是只是想利用他們的人力。
教會弟兄姊妹、小組是否準備要接納這一群學生。看到新人,教會會替他尋找適合的小組。如果小組長沒有敏銳度聚會完以後在跟人家聊天,牧者就把新人帶到小組長面前,說「來,這是適合你參加的小組,然後你要互相留電話,這新人名單你要留住,要他進小組」
牧師每一個月都有小組長月會,瞭解志工參加福音交友、聖誕節步道、感恩節聚餐、小組聚餐的頻率。對於一些初期很穩定,及參加營隊或閱讀團隊穩定的志工。牧師持續追問小組長,了解每個目標對象的狀況,接著開慕道班。
小組長也會測試新人,到了可以的階段,就可提這個人當社長。提名單需要一個的過程,一個觀察、門訓跟測試的過程。這個過程會與小組長與區長一起討論,整體去評估。

(四)了解陪伴的真義

不急著讓他們受洗。若學生真的感受被愛到和關心到,他們都會願意留下來,只是卡在可不可以受洗及家人有沒有反對。如果說他的心真的已經是立定心志要跟隨主了,家人若反對就先緩著,因為耶穌已經進入他們的心了。教會不願業績導向,教會也不會給小組長壓力,可是希望他們做好小組長的分內工作,可以關心他,瞭解他的狀況。不能收割則不勉強,可是不能要不負責任。數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教會有沒有得著他們的心。
教會開展服務及對待他們的真誠,是發自內心真的去關心他們。他們就會覺得需要像這樣,由牧者帶頭,他們的學長姐(小組長)也就跟著做,學生會有樣學樣。前面的人若都立下很好得榜樣,散發生命,就會有影響力。

 

四、困難

在鄉下服事一個很大的痛處就是外在環境惡劣,人才留不住、經費永遠缺乏。一開始試圖與它對抗看有沒有辦法突破,慢慢的牧師夫婦就學會接受它,不是對抗它。如果不接受它,服事的路真的走不下去。

(一)經費上的缺乏

事工不斷地擴增,服務的族群也多,經費的需求量就大。

(二)學生畢業以後很難在當地找到工作

這邊只有傳統工業區,沒有科學園區。學特教的姊妹或許能找社工或教育有關的,男同學就很難留。多數學科技的要到南科、竹科、台北,勢必就會離開教會。就業環境不佳不牧師師母心裡頭最大的痛。
能夠留下來找到工作的社青不多,社青的群族很難形成,很難形成有利的會眾族群,支持其他事工,如家庭。另一方面,教會收入就會相對不多,所以教會就必須常常籌經費。對教會壓力最大的就是經費。


五、果效

(一)認識上帝

這幾年的社長都是從非基徒然後到變成基督徒,很多志工都是以此種方式認識上帝。

(二)傳承與同工

許多姊姊們留下來,乃是為了妹妹們的需要,他們會希望留下來在這邊繼續陪他們,或是在附近找工作,然後再回到教會裡面來,當他們的小組長或是當他們的區長,他們著眼點就是下面有這麼多妹妹們,

(三)提升牧者及學生的眼界及耐壓力

1.牧者的提升

志工招生是不容易的,起初進到學校跟學校建立關係,剛開始大家不熟悉是不容易的。由於牧者真誠地表達,教會即使資源有限也願意給。慢慢地關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自然連結起來。所以透過這樣很真實地、慢慢地紮根關係,往外鋪陳,一步步搭橋。目前已經走過這段辛苦的過程,現在比較不擔心。在其實起,牧師夫婦曾經也很用力過,發現用力沒有用,就是更多回來禱告。師母也說過,流過很多眼淚,但是流淚沒有用,就回來禱告尋求倚靠神,在這種況況下,眼界被拉高,境界被拓寬。

2.學生的提升

很多志工一開始真的只是想要陪讀班的小孩子而已。因為大人很複雜,小孩子相對起來就單純多了。志工在參與服務當中,學姊給他們的感覺,就是無差等的愛。學生不可能只愛小孩子,不愛你自己一塊參與服務的同學。若不愛自己旁邊的弟兄姊妹,學姊就會向學弟妹傳達一些教會的真理,神為什麼愛我們的真理,讓學弟妹自己去體會。當學弟妹看到學姊他們是真的用他們的生命在愛它們的時候,會想要去回應他們。蠻自然地,會慢慢把這個愛,除了回應學長姐以外,會慢慢地想要將這份愛帶給下面的學妹,就是希望不要斷掉的。
這個過程,除了學生的眼界被拉開以外,承受力也被提升。服務年資越深,年級越升上來,學生幹部並沒有比較閒,但他們的耐壓度跟以前比起來要強很多。

(四)其他衍生事工

1.國小閱讀

某校長很有理念想要推動閱讀,又擔心增加老師們的工作量,邀請教會在假期中出三天的營隊,這對校長是很大的支持,學校的老師們也不用額外的心力,他們只要接納教會就可以。教會營隊進到學校,守該守的分際,不會造成學校的困擾。老師看到校長的用心,他們又不用太多的付出;學校的家長來講,也看到校長的用心。這種多贏的局面,讓學生體會一個開心的暑假經驗。對教會來說,有很多層次的效益。透過這樣,教會跟校長的關係是真實的。無形中,上帝開了很多營隊的門,這算是隱性的福音通路。這八年教會在民雄、阿里山,新港,也去過東石,都是建立在這樣「真實」的關係下。

2.產業連結事工

課輔班的家長,可能是阿公或者阿嬤,在民雄三星村或賣或者種植鳳梨,教會關心到他們的收益。教會不可能幫他們種鳳梨,也不太有時間幫他們賣鳳梨。由於教會的大專志工熟悉網路科技,使農產品可經由網路行銷。他們又發揮創意,紀錄鳳梨的生態,讓消費者明白鳳梨栽種、開花以及收割的過程,為農民的辛苦汗水留下紀錄。
當教會志工開始做產業連結,同時也接觸到東石,就把東石的生態養殖跟民雄的鳳梨的這種無毒有機的結合起來一日遊。產業的連結就從課輔班關懷家長的收益延伸出來,無形中教會的影響力更深入到社區裡面,甚至社區阿公說牧師也管鳳梨喔。這句話給教會很多的思考,原來教會傳統思維過度受限,好像只能關心某些層面。不但限制了教會,也限制了社區的民眾。當教會跟隨聖靈的腳步突破一些觀念的時候,一個無牆教會的概念慢慢成形,社區民眾開始發現教會深入到他們的生活的層面需要。
這些都是從課輔班產生的延伸嘗試,深入到孩子們的家庭,深入到社區的角落。跟村長跟村裡面熱心人士有一些很好的互動,雖然他們禮拜天不會來教會,但是他們對教會有好的觀感及認同度,這是無形中的效益。

 

聖道兒少福利基金會版權所有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1280*960 以上螢幕解析度
活動時間:2014/09/15(一)  │ 活動地點: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台北市中山北路四段16號)  │  活動洽詢專線:02-2820-0131(林鈺翔弟兄)    04-2291-7171(陳淵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