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紀事
收支報告
2015/3/18 類別:一般專案
見證分享:以愛陪伴孩子(宜蘭冬山陪讀班)


冬山教會課輔班  

坐落於宜蘭冬山火車站附近的冬山長老教會,該教會牧者鄭忠仁牧師委身鄉村地方,默默地以愛牧養當地的小朋友,成立課輔班幫助他們成績進步、品格改變。此外,課輔班的孩子長大後到外地求學,為了讓他們繼續認識基督信仰,教會提供獎助學金,鼓勵他們返鄉到教會服事或是在附近當地教會聚會,目的是希望孩子們一生走在上帝的旨意中及體會上帝的愛。

  鄭忠仁牧師於十四年前帶著一家人來到冬山教會牧會,當時他的孩子就讀小學,學校老師邀請鄭牧師到學校講故事,他便在學校講聖經故事給學生聽。之後,學校的老師遇到班上學生有品格偏差、不寫功課等問題,老師便向鄭牧師尋求幫助。他邀請學生到教會來,陪伴他們把功課寫完,孩子因為有人陪伴,功課開始進步且品格改變。

真心愛及陪伴孩子 品格及功課改變

  但因為孩子進步顯著,課輔班從原本的七、八人逐漸成長至目前約一百人(小學生八十人,國、高中生二十人)。鄭牧師說,招生過程僅透過到學校發招生單張或是老師介紹。他認為「功課問題與行為偏差息息相關,只要真心愛及陪伴教導孩子,他們就會改變。」若孩子在成長過程缺乏關心及被愛,就產生偏差行為如說謊等,目的是引起別人注意,希望被愛。

  冬山教會的課輔班很具特色。鄭牧師說,冬山國小距離教會約500公尺,孩子下課後組成路隊來到教會寫功課,為協助他們的安全,教會也請附近的商家,留心孩子的交通安全。此外,除了幫助完成他們功課,也訓練品格。課輔班的國、高中生須幫助照顧小學生,陪同他們寫功課,小朋友必須打掃教會,也曾去關心、問候獨居老人及去他們家中打掃,希望孩子們從小培養「愛上帝及愛人」的品格。

  教會規定小朋友要參加成人主日崇拜之後,再分班上課,目的是「希望孩子從小養成參加主日崇拜的習慣。」小朋友在主日聽到證道主題及聖經經文寫在作業本中,也在作業本中把心中的期待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寫下禱詞向上帝禱告。例如:鄭牧師講道主題是「心理的汙穢」,講道中提到食安問題,小朋友便寫下禱詞,「求主耶穌幫助他們知道錯在哪裡,不要一錯再錯。」小朋友為家庭禱告,「希望上帝祝福我們的家庭,使我跟家人朋友相處都更融洽。」較大的孩子關心教會事工及面臨課業問題,便寫下禱詞,「求主耶穌幫助教會的事工順利,近期要考試,求主耶穌看顧課業,使我有安靜的心準備考試。」鄭牧師藉著作業本了解每個孩子的情況,所以他在作業本寫上評語,也寫下「GOOD」鼓勵他們。

  宜蘭當地只有宜蘭大學、佛光大學及淡江大學分校,所以教會遇到的問題是,當孩子成長到高中、大學就到外地求學,無法留下年輕人。鄭牧師說,教會在兩、三年前提出獎助學金方案,鼓勵到外地就讀高中生、大學生,只要願意周末固定返鄉協助課輔班或參與教會服事,例如:影音、司琴、打鼓等。或是他們外出求學,在當地的教會固定參與聚會,由當地牧者證明,就可以提供獎助金。每個學期補助高中生一萬元,大學生補助一萬五千元,目的除了希望他們返鄉,也希望他們繼續追求信仰,有穩定的教會生活。以鄭牧師的兩個孩子為例,目前已經當兵及就讀大學,他們在休假期間返鄉服事,協助參與教會舉辦的生活營。

課輔班孩子參加主日 向上帝寫下禱詞

  雖然鄭牧師以聖經真理教導孩子,教會安排一個愛的環境如同魚池養魚一般,讓孩子感受到愛及關心,幫助他們功課進步、品格改變,但是「不強迫他們受洗」。鄭牧師引用哥林多前書三章6節「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唯有神叫他生長。」說明,因為鄉下地方仍是傳統信仰,若孩子很早受洗,面對家中祭祖的問題,他們年紀小不知道如何處理,這樣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鼓勵他們到高中、大學以後,信仰根基更穩固,再決定是否要受洗。

  從鄭牧師到冬山教會牧會時,教會會友約二十位老年人,經過十四年來,教會小孩人數比成人多,成人約六十人,小孩約八十人。鄭牧師坦言,他並不是非常重視教會人數數字,因為投資在孩子生命的成長改變,未必能透過數字成績呈現,但是「教會仍願意默默的付出時間及關懷來愛有需要的人。」當地有許多外籍新娘,引起孩子教養、夫妻、婆媳問題,教會帶領她們出遊,她們體會到教會的愛,就更加願意讓孩子來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