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紀事
收支報告
2015/3/17 類別:一般專案
見證分享:用心守候 點亮孩子腳前燈(澎湖吉貝陪讀班)


澎湖浸信會吉貝佈道所陪讀班  
 

冬季的吉貝瑟縮在東北季風肆虐下,大街上冷冷清清,漁船大多時間停靠在港裡,居民則窩在家中泡茶聊天打麻將。只有浸信會吉貝佈道所如島上的SEVEN-11 每天開張到深夜。只見青少年們進進出出,或做功課,或查經,或練樂器,每天都可聽到孩子們的歡笑聲,在蕭瑟中顯得生氣盎然。

浸信會吉貝佈道所是由穆玲玲傳道所開拓的,「最初並未想到在澎湖服事,但在一次澎湖短宣時,受到澎湖阿嬤-美藉白寶珠宣教士的感召,而在二OO四 年八月來到吉貝開拓。」

 

全校前三名 陪讀班包辦

吉貝島人口約一千五百人,夏季觀光及捕漁為主要收入來源。居民大都集中在島嶼南端,島上最明顯的建築就是向著港灣的廟宇,「因為信仰的關係,有部份居民到現在都不讓孩子來教會。」

玲玲傳道初到吉貝,深刻感受到教育上的城鄉差距。「國中基測滿分四百分,這裡的孩子成績破百分,學校就放鞭炮了。」適逢隔壁的一位外籍媽媽無法教導孩子課業,請玲玲傳道教她女兒淑萱(化名)功課。班上同學看到淑萱功課進步神速,便三五成群地來到教會。玲玲傳道便順勢而為地為吉貝的孩子開設了陪讀班。

陪讀班目前共有四十位國中、小的孩子,吉貝國小全校學生約五十位,有三十位在陪讀班。陪讀班孩子多來自弱勢家庭,半數是外配家庭,其他是單親、隔代教養等家庭。陪讀班的孩子幾乎包辦吉貝國小、國中前三名。原本不放心孩子來教會的居民,看到孩子課業及氣質全然的改變,也就不再攔阻孩子去陪讀班。

「穆老師的英文很強,教學也很活潑,她會買評量給我們寫,或是出題目幫我們複習。媽媽一直很感謝她,要我多幫忙穆老師。」已念大一的淑瑄說。

 

小小敬拜團 配備超水準 

玲玲傳道不僅注重孩子的課業,更注重孩子的屬靈生命。陪讀班週一到週五課輔,週六則為兒童聚會。當孩子熱心追求信仰,或是主動要求受造就,玲玲傳道就會邀請他加入敬拜團,進行門徒造就。

每天晚上七點,玲玲傳道固定在教會帶領敬拜團的孩子靈修,讀經、禱告、分享見證。「在靈修時,我也會分享所遇到的難處,孩子也為我禱告。」在密切的互動中,玲玲傳道與孩子們建立親密的關係。每當玲玲傳道生病時,孩子們都會把教會的事處理好,讓她專心養病;「每次我從馬公搭船回來,孩子都會到港口迎接,且事先煮好熱湯,讓暈船的我可以暖暖胃,舒解不適。」

敬拜團的孩子需要負責主日敬拜領會、領唱、司琴、伴奏、敬拜讚美、招待,並協助陪讀班孩子完成功課。小小的敬拜團,配備卻不輸大教會,有鋼琴、爵士鼓、小堤琴、大提琴、中高音直笛、小喇叭及鈴鼓等,大都是由外界奉獻而來。而聖道福利基金會今年則補助兩把大提琴。

為了教孩子小提琴,玲玲傳道邀請前浸信會神學張真光院長用skype 視訊教學;爵士鼓則是看著鼓譜慢慢摸索。孩子們謹記張院長的話;「這是服事,不是表演。」遇到瓶頸時,便向神祈求,而神也一一帶領跨越關卡。現在每個孩子至少都會兩種以上的樂器。

 

民風保守 開拓不易

燕玲(化名)小一就來陪讀班,目前讀馬公高中一年級。父母很早離婚,前年,父親不幸於海上喪生,玲玲傳道及時提供了急難救助金及食物包,陪伴這一家人走過低谷,原本十分排斥教會燕玲的阿嬤,現在十分歡迎玲玲傳道。燕玲目前是玲玲傳道重要的小幫手。「燕玲剛來陪讀班時,連考卷都看不懂,到了五年級就拿全班第一,她在馬公高中也是全班第一。」

燕玲來到教會,若是看到國小的孩子功課還未做完,便會先將弟弟妹妹們搞定,再開始看書、做功課。「燕玲每週回吉貝時,一定會來教會幫忙。她的第一件內衣是我幫她買的呢!」

在吉貝近十年,玲玲傳道一直獨力牧養教會。而此地民風保守,成人要信主,須要承受極大的壓力,教會開拓不易。「像淑瑄的媽媽,早年就想信主,但由於夫家反對,一直不敢踏進教會。離開吉貝不久,她就打電話給我,說她開始到教會聚會。」